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如果把联合国使用的6种官方语言定义为通用语种,那么,非通用语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语种,至少从数量上主宰着语言的世界。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小语种的世界。
中国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中国正在与世界广泛联通。语言,便是桥梁。小语种,更是通向世界深处的桥梁。
中国非通用语教育的前世今生 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他在致辞中强调,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语言在认识世界、吸收人类文明和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关键性作用。
关于语言和非通用语
◎语言是人类群体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明符号,是一个民族传递情感和思想、传承文明与文化的主要载体。一个人出生后牙牙学语,从母亲那里习得了第一种语言。从此,它终身伴随我们的心灵,言说生趣,笔处留迹;它益增智慧,助飞心思,倾诉人生悲欢,描写天下万千,这是我们的母语。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任意流动无穷变化的,没有疆界,无大小高低,更无贵贱之分。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语种”或“小语种”,“通用语”与“非通用语”,仅仅是人们在某种特定背景下的一种简单归类。在业内人士看来,“‘非通用语种’是我国外语教学界为加强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采用的一个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国际交往中使用范围不很广泛的外国语言,它的特定含义是指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阿拉伯语之外的其他所有语种。”名称一言蔽之,体现中国学者的理念,目前在国内的教育行政和学术语境中被广泛采用,约定俗成。不过其蕴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界定的相对性和存疑性,仍不时触动人们的神经,引发我们在历史、民族和文化层面的断想和审视。
◎当今世界的语言尚存6000多种,非通用语种所占的数量比例不言自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对世界其他民族语言的掌握向来重视。从新石器时代中原仰韶文化开始,华夏民族与周边特别是西域的民族就有了往来,从神话传说中可以推测其中的语言接触。西周《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驾乘八骏西巡天下,行九万里,见西王母,不可能没有语言的交流。始于公元前几个世纪并分别在陆海形成的“丝绸之路”,不仅交通了物产商贸,而且也联系了中国与亚洲广大地区乃至欧洲、非洲的众多民族。在佛教和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有一批批僧徒分赴包括印度在内的西域各国学习佛教,译释经籍,为此必须通晓印度的梵语;而学习基督教教义的信徒要接触到拉丁语。这些都是古代重要的文化语言,但对中国人来说绝非“通语”。西晋高僧、佛经翻译大师竺法护(231-308)汉文造诣深厚,且遍通西域36国语言。北齐颜之推(531—约591)在《颜氏家训》中举例,一位士大夫对儿子“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用这些本领服侍公卿大夫。从这些史例我们大致可见当时民间教习汉语之外的语言,用今天的话说即“非通用语”情景之一斑。
◎从唐朝繁盛到宋元畅开,从郑和时代到康乾盛世,古代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有着大量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东西方民族的语言,也随着通使、征战、商旅、传教、迁徙、通婚等媒介互识交融。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张浪潮,知识界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外语必不可少。1862年清政府设立“同文馆”,推动近代外语教育,但教习的语种只是英文、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和日文,都属当时的列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
随着英语在国内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前往欧美地区留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熟练掌握英语,逐渐成为许多求职者的标配。如今,“学好英语”已经满足不了大型企业的用人需求,掌握至少两门外语的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小语种专业学生更是迎来了无限光明的就业前景。 留学性价比高据了解,目前和中国建交的175个国家中,通用语种约95种,而国内(港澳台地区除外)仅能开设54种语言课程。“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官方语言达40余种,而目前国内教授的语种仅20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国内掀起了小语种热潮。近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各大外语高校纷纷开办小语种新课程,小语种专业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传统意义上的“九大小语种”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韩语与阿拉伯语。与英美澳加等传统留学国每年数十万人民币的费用相比,留学小语种国家显得实惠得多。 在意大利、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绝大部分公立大学免收学费,也有部分学校要收取学费,通常为每年5万人民币,算上生活费以及其它杂费,一年支出为十多万元,而且许多国家还针对留学生设立了丰厚的奖学金。留学性价比高,使得这些国家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长的青睐。
就业形势火爆近年来,国内职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学习小语种的学生无论在国外还是回国就业都很受欢迎。据蔚蓝留学的冯老师介绍,以西班牙语为例,每年国内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就业需求。 “现在,英语仅仅是作为一种工作交流的工具,不再具有绝对的就业优势。职场上最紧俏的是那些具备专业知识、又常握了小语种能力的人才。近年来,从法、德、俄、意等小语种国家留学归来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尤为抢手。” “技多不压身”曾经留学日本的张亚雯目前就职于深圳某日企,为了寻求更好的职场发展前景,已经熟练掌握英语与日语的她还在学习俄语。谈到学习小语种,张亚雯表示,能够从同级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在大学期间自学日语并考取了等级证书。 “技多不压身,掌握了中日英三门语言,使得我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现在越来越多国外企业正在开拓中国市场,多掌握一门外语,未来就多一分选择。”
不过小语种的就业取决于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听说读写是否经得起实战的考验。“学语言不一定需要天赋,但绝不要抱着蒙混过关的心态去考级,因为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不能熟练应用,有再多的证书也没用。”
本文选自:重庆小语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