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器的历史
衡器(weighing
machine),是计量器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称计量为'度量衡'。所谓度,是指用尺(如古时的骨尺、牙尺及以后渐次问世的竹尺、木尺、皮尺、钢尺等)测量物体的长短;所谓量,是指用容器(如古时的合、升、斗、斛及以后使用的量桶、量杯等)测量物体的体积;所谓衡,则是指测量物体重量。
衡,应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4000多年,当时出现了物品交换,但计量方法则是靠眼看手摸;而作为计量重量的器具
--衡器,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夏朝;春秋战国时期已掌握了杠杆原理,战国中期在楚中一带已广泛使用天平和砝码称量黄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计量标准不一,较为混乱,直到秦统一天下后,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实行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才统一了度量衡标准;宋朝时期出现了准确度达到1厘(40mg)的戥秤,标志着当时的衡器已具有相当可观技术水准。
由于科技高速发展和应用水平提高,衡器产品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世界衡器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由于OIMLR76-12006(E)版允许对模块给出型式批准证书,因此对基于模块方案的衡器在型式批准时,只要提交模块型式批准证书和相关信息,由结构按衡器要求对提交模块与整秤间兼容性是否满足要求和进行一些只要在整秤条件下才能完成的一些测试即可获得整机型式批准证书(许可证)。
衡器是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类最早使用的衡器是原始天平。约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就已使用等臂天平秤(如下图
)。它是在简易杠杆中点设一支点,在杠杆一端(图中右端)的盘(钩)上放置被测物,在另一端(图中左端)的盘上逐个放置形状、
衡器与仪表兼容性的思考
称重仪表是电子衡器的关键,称重仪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子衡器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兼容性检查之前,首先必须保证作为衡器关键部件之一的称重仪表具有相应的型批证书和整套试验数据。如果数据不完全,兼容性检查的相应的项目无法完成,此时就需要补充数据或按整机的模式进行型批试验。对于生产厂商和计量技术机构认真了解兼容性检查的要点是必要的。
衡器典型的模块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仪表(称重指示器)、模拟或数字数据处理装置、称重模块、终端和主要显示器。笔者主要谈谈称重仪表与衡器兼容性的想法。称重仪表的作用是将称重传感器获得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以数字显示的形式显示衡器秤台上物体的重量。一般的称重仪表均由A/D转换电路(包括模拟放大、滤波、A/D芯片)、CPU处理器、数字显示器、键盘及打印和通讯等扩展接口组成。
这为衡器生产厂家的生产、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作为我国计量技术机构在对由模块法组装的衡器进行型式评价试验工作时,可依据新版国际建议进行兼容性核查。在进行兼容性核查时,需要对衡器、所选的模块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查,以判断使用所选择的模块是否能够达到衡器的预期计量性能。
本文选自:重庆衡器公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