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政协网站案例展示
渝北区政协的前身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委员会。1995年因撤县建区更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渝北区委员会。江北县政协成立于1956年12月21日,办事机构设在原江北县水土镇,至1966年12月,江北县政协在“文革”中因“四人帮”肆意践踏党的统战政策、破坏人民政协工作而被迫停止活动,至1980年12月,在党的政策指引和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江北县政协恢复活动,发展至今,共历十三届。 从第七届起,政协主席为专职,并增添了党内外专职副主席和专职秘书长。为了发挥历届老委员的作用,在八届一次全委会上,成立了老委员联谊会。1982年,江北县政协机关迁到两路镇义学路127号新址办公,2002年8月20日搬入义学路32号人大、政府、政协新办公楼办公。
1982年1月根据中共江北县委第3号文件成立了江北县政协党组,至今已七届。历届党组书记为:李君(1981.1-1984.4);王植旺(1984.4-1986.1);王俊(1986.4-1990.2);包肇荣(1990.2-1993.3);罗教喜(1993.2-2001.2);王怀定(2001.2-2003.2);邱福林(2003.2-2006.12);黎刚(2006.12――)。
第一届设14个界别,有委员81名,常委19名;第二届设14个界别,有委员95名,常委21人;第三届设14个界别,有委员105名,常委23名;第四届设14个界别,有委员105名,常委23名;第五届设14个界别,有委员105名,常委26名;第六届设14个界别,有委员141名,常委29名;第七届设17个界别,有委员230名,常委39名;第八届设17个界别,有委员235名,常委38名;第九设17个界别,有委员235名,常委39名;第十届设17个界别,有委员235名,常委41名;第十一届设18个界别,有委员256名,常委41名;第十二届设22个界别,有委员250名,常委39名;第十三届设22个界别,有委员281名,常委43名。
从1956年至文革期间停止活动,江北县政协(渝北区政协)认真组织学习,对各界人士进行思想教育,加强自我思想改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视察、协商、参观,协助党和政府推动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从1980年恢复活动以来,渝北区政协(原江北县政协)不断发展壮大,日趋成熟,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面旗帜,突出民主、团结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不断探索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和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与实效,为渝北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保持稳定,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时期、新形势面前,在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渝北区政协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高举“团结、民主”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履行职能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领域,积极为渝北区实现“建成长江上游空港强区”目标多作贡献。 渝北区政协正在以全新的姿态,与新世纪一同前进。